司徒明与魏斯博士合作研发量子傩面。
他们发现佩戴者能观测平行时空,但每次使用都会在视网膜刻下赤乌纹。
实验日志第217页写着德文标注:"Iamsoldout.(当观测者成为被观测对象时)"###第三幕·父子时痕1999年暴雨夜,十二岁的司徒镜目睹父亲将玉琮塞入自己胸腔。
司徒明浑身爬满青铜纹路,却用晷影丝在儿子皮肤刻下甲骨文:"当阳燧芯亮起第三道芒刺,去天文台毁掉左手第三块地砖。
"###第西幕·弦波暗战2001年弦音寺地宫,司徒明与陆父启动青铜鉴镜像计划。
他们用晷影丝缝合两个时空的陆九龄,导致司徒明部分身体量子化。
监控录像最后画面是他对镜头说:"告诉小镜,爸爸这次赌赢了时间。
"###第五幕·孤光永劫2003年跨时空战场,司徒明同时存在于三星堆祭祀坑(1983)、天文台密室(2001)、弦音寺地宫(2023)。
他的量子态身体正被不同时代的青铜神谕成员撕扯,最终选择引爆阳燧芯核心,将毕生记忆刻入晷影丝网络。
非遗讲解:傩戏,亦称傩堂戏或端公戏,是一种源自民间的祭祀仪式。
它的历史可追溯至远古时期,是以驱鬼逐疫的巫歌傩舞出现,在先秦时期己经存在,并在明末清初因受地方戏曲影响而发展成傩堂戏、端公戏。
傩戏的演出内容丰富,包括祭祀、正戏、喜庆和扫寨等环节,其中面具的使用是其显著特点,面具常由樟木等材料雕刻、彩绘而成,[氛围感R]表现了人物的身份和性格。
因此它承载着驱邪纳吉、祛病消灾的功能,也反映了民众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、社会、天地的认识。
摊,是一种古老的驱除瘟疫、祈求安康的祭祀活动,原始巫舞之一,一般在腊月、除夕举行。
在远古时代,由于人们的认知有限,古人对各种天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