胤禟凑过去,撩起她的一缕发丝,气氛顿时暧昧起来。
“你可别撩了,快去洗漱吧,明儿还要进宫。”
胤禟不干:“你刚才惹了我,怎么能丢开我就走了,不行,爷今儿不会放过你。”
“慧心。”
“主子,奴婢进来了。”
叶菁菁唤慧心进来,慧心在门口应了一声,又站了两息才推门进去,见主子爷在矮榻上趴着,主子在拆头上的发簪,她赶紧过去帮把手。
胤禟一个咕噜从矮榻上爬起来,自己去净房洗漱干净,自觉去暖被窝,等福晋洗漱完回来,他习惯性地往床榻里面一滚。
叶菁菁忍不住笑,低头吻他,蜻蜓点水一般,沾过就走。
胤禟气不打一处来,撑起身按住她,叶菁菁倒枕头上,胤禟的手滑过她的脸颊,附身凑到她耳边咬牙切齿道:“你就知道欺负爷。”
“你要当爷还是当我夫多年的较量,让此时的胤禟一点犹豫都没有:“当你夫叶菁菁勾住他的脖子,抬起下巴吻他:“乖嘛。”
“你别拿哄永乐那一套哄我,我不吃。”
“真不吃吗?”
胤禟的耳根突然麻掉了,他低头猛亲过去:“叫你别惹我。”
叶菁菁转开头笑,他的吻落到她脸颊上。
叶菁菁拍拍他的枕头,叫他躺下。
胤禟乖乖听话。
“不跟你闹了,我今儿想跟你说,别把永乐当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哄,有些事不能说,但是有些事,必须一点一点教给她。即使她现在不懂,等过几年,她碰到一样的事,定会明白过来。”
“我懂你的意思,但是宫里的事你不能告诉永乐。永乐跟我小时候不一样,我小时候话都说不利索就会看人眼色了。永乐被咱们宠得太大胆了,我怕她惹出祸事。”
“你若如此怕,咱们找机会出京去?”
“去哪里?天津?”
“天津也可,等规划图画好了,天津那边也要人去盯着,不如咱们自己去。”
“恐怕去不了。”胤禟叹息:“四哥已经跟我说了,半个月后大哥回福建继续统领海军,四哥叫八哥跟着大哥去福建海军,我顶了八哥的差事,户部以后归我管。”
这样啊!叶菁菁放弃全家去天津的想法。
“开春后要跟准噶尔的残部打仗,这是四哥登基后对外打的第一仗,只准胜利,不准失败。户部交给我管,和兵部一起筹备军需粮草,领兵的人是十四弟。”
“胤祯还未领过兵吧。”
“是,所以还会给他选几个有经验的武将,岳父会去。”
叶菁菁愣了下:“我阿玛年纪不小了。”
胤禟握住她的手道:“四哥已经跟岳父说好了,这次岳父去西藏回来,就退了。”
“武官嘛,这也是没办法,是不是。”
“你别担心,除了岳父之外还有几位将军,蒙古那边领兵的是漠南蒙古的郡王,他们跟岳父都是旧相识。四哥如此安排,就是希望他们精诚合作,一鼓作气打掉准噶尔残部。这一仗打出气势,后头四哥才好整顿朝野上下。”
四哥上位仓促,满臣对四哥支持度甚至不如八哥高,四哥太需要打一次胜仗团结八旗,鼓舞人心。
雍正的计划她都理解,也支持,但涉及到亲人,叶菁菁心里还是担心。
“能不能跟四哥讲讲,给叶淮他们一个职位,叫叶淮跟着我阿玛上战场。”
“以叶淮他们的本事,若是上战场,当个六品的千总,百户都足够,明儿我去跟四哥讲。”
“嗯。”
叶菁菁为叶淮他们考虑,若是一定要去战场,有个官职总比没有好。有官职,立了功,以后也能谋个更好的前程。
隔日叶菁菁要进宫前把叶淮他们叫过来,把安排说给他们听,没料到叶淮他们立刻就反对了。
“怎么,嫌官职低?还是你们不想去?”
叶淮道:“主子,跟都统去战场我没意见,但是我不想当官,我以都统贴身护卫的身份去就行了。”
叶淮身后的几个小队长都点头认同叶淮的话:“我们是主子的侍卫,这一辈子都是主子的侍卫,当官没什么意思。”
叶菁菁训他们:“我平时怎么教你们的?人要有远见!你们不趁着如今年轻、身手好,去谋个前程,等以后上年纪了,身上有伤病了,那该怎么办?”
叶淮笑道:“主子您自己定的规矩您都忘了?咱们若是受伤,您要养咱们到老的。”
“主子,军营里钩心斗角的事情多着呢,在海参崴的时候咱们经常去军营,又不是没见过。”
“当兵的日子苦,月银赏钱还没咱们多,伤了病了还要自己出银子治,老了也没人管,哪里比得上在主子身边当侍卫。”
“什么官儿不官儿的,那都是虚名,还是过得舒坦最重要。”
胤禟刚才去看了闺女回来,一进门就笑,对福晋道:“我说什么来着,你手下养的这些掌柜、管事、侍卫,一年领的月银赏钱比大官儿的还多,除了你养得起,换谁家也给不了这个待遇。你说你好心叫他们去当官,他们还不稀罕。”
叶菁菁扶额:“我最后问你们一次,真不要官职?”
叶淮等人齐刷刷摇头,他们就想当个普普通通的侍卫。
“行吧,你们自己既然决定好了,我也不管你们了。”
胤禟叶菁菁夫妻俩进宫,到了养心殿门口两人分开,一个进养心殿,一个去后头永寿宫。
胤禟一进门就把早上家里的事当笑话讲给四哥听:“四哥,当官不如给我福晋当侍卫,你这个当皇帝的该反省反省了。”
“当兵就是为了钱粮,如今大清日子不好过,当兵的除了打仗时能吃饱,其他时候只能吃个半饱,冬日里甚至都没身保暖的衣裳,手脚冻烂的我也见过。”
“四哥在哪儿见过?”
胤禛道:“八旗营里见过许多。”
八旗吃皇粮都是如此,绿营兵只怕情况更加糟糕。
“朝廷没银子,天灾人祸,税收不上来,官员贪污屡禁不止,这些都要靠咱们兄弟来改。等朝廷有银子了,当兵的待遇定要往上提一提。”
胤禟补充道:“四哥别忘了海军,朝廷一年给海军两百万银子,海军如今养着的那些兵和船,都是他们自己赚的。叫我说,短期内这样搞还行,日子长了,以后要换上个有异心的统帅,他带着海军跑了也不一定。”
“四哥,我只是随口说说,不是说大哥要带着海军跑了。”
胤禛明白:“就这几年,等平定边疆后,咱们好好整治整治朝廷,从京城到地方,一步一步推过去。”
“再过几年,九弟妹弄的那个车应该行了吧。到时候东西南北畅通,国内富足安稳,大清也就缓过气来了。到时候,咱们再谋海外。”
“我福晋的事情我不清楚,您要想知道,您得问她。对了,她写的折子,四哥您瞧瞧。”
这时候,叶菁菁正在永寿宫跟四嫂说话,熹妃、裕妃、齐妃、宁妃等都在。
弘晖亲自给叶菁菁倒茶:“九婶婶,永乐怎么没进宫?”
“她呀,昨晚上下了雪,嫌天儿冷,不想起。临出门前你九叔还去催过她,没催起来。”
“永乐还没有识字?早上不起来读书?”
“也读,上午学一个时辰,不用起来如此早。小孩子睡不足,身子骨会变差,还会长不高。她想睡,就让她多睡一会儿吧。”
弘晖不经意地看额娘一眼,听听,九婶婶说缺觉会长不高。
“你都快十二了,不好好读书,跟永乐攀比什么。”皇后瞪儿子一眼。
叶菁菁知道皇子们每天变态的学习时长,好心帮弘晖说了一句:“四嫂,十二岁年纪也不大,弘晖一天多睡一个时辰,对他身子骨好。身子骨好了,记性就好,读起书来也事半功倍。”
齐妃忙问:“真是如此?”
“没错,我认识一位十分擅长调理身体的大夫,她就是这般对我说的。”
皇后一听就明白,九弟妹说的是阿秀。顿时她也有些犹豫了,要不让弘晖每日多睡一个时辰?
皇后在想儿子的事,齐妃瞅准空档跟叶菁菁搭话,叶菁菁不管心里如何想,面上自然要客气回应。
雍正后宫的女人叶菁菁没见过几个,如今她们都住在永寿宫,她今儿算是见全了。
别的妃子不说,就说李佳氏齐妃,以前对她不冷不热,还不让永乐跟他儿子玩,今儿对她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,不停地给她递话,态度友好得不像话。叶菁菁要走的时候,齐妃还两次提到,叫她多带永乐进宫玩耍。
苏培盛亲自过来请她,叶菁菁客气地跟齐妃点了点头,跟四嫂打了个招呼,这才跟着苏培盛走了。
叶菁菁这个客人走了,齐妃等人都散了,专门跟师傅请假过来见九婶婶的弘晖也准备回前头读书去。
“弘晖别走,额娘给你个东西。”
弘晖跟着他额娘进去:“额娘,您有什么东西给我?”
“手伸出来。”
弘晖伸出手,皇后给了他一巴掌,训道:“今儿你说错话了知不知道?”
弘晖缩回手,笑道:“额娘您教教我,儿子哪儿说错了。”
“你刚才不该说等你空闲了,带弘盼、弘昀他们去瑞亲王府玩儿。”
皇后叹道:“你当知道你九叔一家在你皇阿玛心里的分量。因为你小时候那场劫难,你九婶婶成了你义母,你跟永乐关系好,永乐也偏向你,若无意外,他们以后定然是支持你的。你带弘盼他们去瑞亲王府,若是你九叔九婶他们更喜欢弘盼怎么办?”
“我当什么事呢,原来额娘为这个。”
皇后瞪他:“这还不严重?”
弘晖抱着额娘肩膀,笑道:“若是皇阿玛立其他兄弟为太子,我就学九叔,外面世界那么大,我也想去看看。”
皇后还想再训,弘晖撒腿就跑:“额娘,儿子读书去了。”
皇后站起身想追,想到永寿宫里每间屋子里都有一双眼睛盯着她这儿,她又停下了脚步。
弘晖这个臭小子!
弘晖从永寿宫跑出去,他跑得快,路过养心殿门外时,刚巧碰到九叔站在养心殿宫门口扶九婶婶进门,九婶婶不知道说了什么,九叔仰起头,九婶婶一下笑了。
胤禟和叶菁菁夫妻俩进门,没看到从他们身后跑过去的弘晖。
叶菁菁问胤禟:“我一个妇人,能进养心殿?”
“四哥都要请你入内阁了,有什么不能进的。”
叶菁菁打算给海参崴的叶氏研究所升个级,她打算把松散毫无架构的研究所升级成大学,以后叶氏研究所,就更名为菁华大学。
按照她的安排,菁华大学里的等级按照现代大学进行架构,目前她打算暂时在菁华大学里分蒸汽船、蒸汽火车、农业研究三个项目组,唐子归、墨家大公子许耕耘作为领头人,给博士头衔,下面的研究员分两等,硕士和学士。
至于如何选拔外面的人进入菁华大学呢?长福庄的孩子受她影响比较大,近水楼台,他们可在长福庄中参加三级考试。
一级考试是小学结业考试,主要考识字和计算;初中学的更加深入一些,也会扩展学习一些基本技能,例如算账、种地等;进入高中后,通过高中结业考试后会进行分流,成绩优秀者进入菁华大学搞研究,差一点的可以去即将要建设的工厂生产蒸汽机、火车等。
若是都不想去,离开长福庄去做生意或者去考科举,都随意,只要按照约定,工作以后把欠款还上就行。
胤禟把折子递上去,雍正看完之后就说,这跟科举考试无多大区别,若是菁华大学建成,九弟妹这个山长就是大学士,大学士自然要进内阁,为国献策。
雍正又仔细看了一遍折子,思忖良久才道:“九弟妹好似不赞同科举制度,你教的都以实用为主?”
“科举选士自然很好,但是时移事易,选拔的人才要符合当前需求才行。我选人是为了研究蒸汽机,他们会背诗会写八股文有什么用。”
雍正嗯了声,确实如此,会写文章不代表会治理地方。户部的官员不懂为国攒银子,刑部的官员不懂律法,工部的官员不懂营造……
中了进士后,进了衙门,有上进心的会慢慢学,没有上进心的只会混日子。这些东西,其实应该在他们当官之前就会,朝廷只管任用,哪里还要一个个从头教起。
改革!必须改!税收要改!土地要改!朝堂要改!科举也要改!
叶菁菁听得心里直发抖:“咱们暂时还是□□为主吧,科举牵扯太大,不如等我的菁华大学办起来后,工厂办起来后,那些想进大学,想进工厂的人,自然会跟着学,等这种实用的模式传播开了后,朝廷再慢慢变革也不迟。”
雍正笑道:“放心,朕不是愣头青,一口气吃不成一个大胖子,朕都知道。”
这时,雍正和叶菁菁默契地看向胤禟,胤禟这一瞬间脑子转得飞快,明白了什么后,一下就怒了:“你们什么意思,说我是愣头青是吧。”
“九弟为人纯直,为大清思虑良多,哪里是愣头青了。朕没这个意思,九弟想多了。”
雍正的解释,胤禟一句不听:“什么纯直,四哥你想说我蠢吧。”
叶菁菁不吭声,胤禟跺脚:“福晋,你说句话呀。”
叶菁菁茫然,她这时候该说什么?说他聪慧吗?这话说出来,不是越发像反话正说?
胤禟咬牙,无话可说是吧?好极了,今儿回去不跟福晋吵三百个回合,他就不姓爱新觉罗!
第63章
叶菁菁写的折子中不仅涉及到菁华大学的组织架构,其中还包括未来建钢铁厂、船厂需要的铁矿、木头等原材料。
目前大清国内开采的矿石等根本不够用,叶菁菁建议去国外购买,比如在南海之外,有一处现在被荷兰人占领的’新荷兰’,那里地方宽广,铁矿、煤炭资源都十分丰富,大清的海军值得一去。
“叶氏商行手里可有世界地图?”雍正猜测,或许有。
如今宫中收藏的大清地图中只涉及到大清南海周边,雍正不知道九弟妹提到的’新荷兰’在什么位置。
“如今还没有,画地图的人还没回来,您稍等等。”
叶菁菁说画地图的人还没回来,雍正和胤禟脑子里自动翻译成,叶氏商行中能画地图的人出海未归。
唐子归之前画的那幅大清地图就收藏在养心殿,雍正叫人把地图拿出来,叶菁菁的手指落在大清南海的更南边,点了点:“就在这儿,这个地方除了煤矿和铁矿,其他矿产也很多,我认为,这里可成为大清的新南疆,四哥觉得如何?”
雍正盯着大清疆域图,思考半晌才道:“待大清内部稳定后,再考虑向外扩张。”
叶菁菁也是如此认为。
“四哥,矿产这个东西,千万年才能形成,属于用了之后很难再生的资源,咱们大清底下的矿藏不着急开采,咱们现在能买就买。”
“九弟妹有远见,以后矿藏就这般处置吧。”
大清的瓷器、丝绸卖出去,买粮食、矿产回来,双边贸易达到一定的平衡,对大清发展才有利。
“从海外买矿产只凭内务府皇商那几条船肯定不够消耗,我希望四哥能放开矿产管制,允许民间商行加入其中。”
铁矿涉及刀枪等武器,彻底放开管制是不行的,雍正只答应给叶氏商行这个特权。
“叶氏商行可以和其他商行合作,但是采买铁矿的来源用处你必须把握好,若中间出了什么问题,朕只找你。”
叶菁菁道:“在叶家坡上进行交易的铁矿我能控制,若是从其他地方偷运进大清,我管不了。”
雍正心里想了一遍大清的疆域图:“年羹尧把南疆管得很好,云南跟东南亚接壤的地方都在大清控制□□有大清海军节制,商船没机会夹带大量铁矿,东边嘛,各个海关查得严,海参崴那个口子如今也被堵住了,民间想获得铁矿难度很大。”
建设大学、建船厂、钢铁厂、开放给叶氏商行大量采购铁矿的资质,雍正都答应,雍正道:“回去重新写个折子,过些时日,等西征噶尔丹的事安排好了,朕叫内阁大臣来,再仔细商议一回。”
叶菁菁点点头,就这样办吧。
西征噶尔丹残部是开春后最要紧的事,如今正月还没过完,兵部、户部、粮道官都动了起来。
户部主理如今还是八贝勒胤禩,胤禩不管事,户部调动粮草的事情主要是户部尚书在配合。
雍正也不催胤禩当差,反正也没几日了,他该去南方了。
胤禟脾气耿直,但也知道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,四哥提起八哥去海军的事,他一句都没多嘴。
叶菁菁倒是说了句:“宗亲中有能耐的人本来就少,若是八哥去南方开阔眼界后能放开心胸,就算他不想回京,在南方帮大清盯着东南亚那边,也能给朝廷减少不少麻烦。”
雍正听进去了:“九弟妹说的是,八弟若是愿意,去红河港也好。”
雍正去过红河港,安南国北段被郑家控制,南段被阮家控制,南北狭长地方不宽,但是海岸线极长,港口颇多,这个地方若是被洋人占了当着跳板,对大清南海是非常大的威胁。
以八弟的本事,若是能把安南国南北控制到大清手中,雍正再不喜八弟,也能立刻封老八当亲王。
叶菁菁顺嘴提了句:“若是以后蒸汽车铺到西南腹地,再开一条线路把安南国跟大清西南联系起来,不仅能加强大清对东南亚藩属国的控制,东南亚半岛的粮食也能用蒸汽车运到大清,比走海运省事多了。”
雍正的目光立刻看向东南半岛的位置,他目露赞赏,九弟妹的大局观无人能比。
“九弟妹,蒸汽车对大清来说十分重要,进度一定要加快。”
叶菁菁点点头:“四哥去海参崴的船厂看过,我那边主要是缺人手,等大学建起来了,人手培养出来了,以后就快了。”
在康熙手下搞蒸汽船她都小心翼翼,如今在雍正这儿过了明路,就好办多了。
商谈大清以后的布局,一谈就谈到了正午时分,雍正留他们夫妻用饭。叶菁菁在,雍正自然唤人把皇后请来一起用饭。
饭桌上,雍正问起海外有没有发现新的高产作物,适合大清种植。
叶菁菁想了想,玉米、红薯、土豆这些国外传来的主要作物大清早就有了,只是如今的产量跟后世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
提升产量要靠农学家年复一年地研究种子、肥料、土壤等,这不是一时之功,这必须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持续不断地努力,才能看到一点点成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