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6章

类别:游戏动漫 作者:董鄂氏康熙愨慧佟贵妃 本章:第96章

    “谁敢辱骂我孔家!”

    “我,孔思,辱骂你孔家怎么了,难道你们不该被骂?菁华大学造船、种地那是经世致用之学,你等不拥护,反而骂菁华大学不够高尚。你孔家食民之膏脂,却不顾百姓死活,简直虚伪至极!”

    孔传铎怒道:“无知小儿,孔家乃儒家正统,我孔家存于世对天下学子来说就是恩德,你既然说你也姓孔,瞧你也读过几日书的模样,这点道理都不懂?”

    孔思不屑:“我这支孔是教化百姓,与百姓站在一起的孔,跟你曲阜把百姓踩在脚下的孔可不是同一支孔。”

    “放肆!孔家岂能容你侮辱,本公定要上奏皇上,治你对孔家不敬之罪。”

    “你以为只你会上书?你上书,我也上书,我上书求皇上免去孔家衍圣公的赐封,散了孔庙之奴仆,把孔家私占之田地分给百姓。”

    孔传铎几欲昏倒:“你究竟是谁!”

    孔思站在车辕处居高临下:“我,孔思,衢州之孔!”

    “老爷!”

    孔传铎一个没站稳,扑通从马车上滚下去,伺候的奴仆忙跳下马车救,孔思大笑,对赶车的车夫道:“超过他们,咱们进城!”

    南孔和北孔在城门口一场骂战被许多人瞧见了,上月会试之后还未离开的学子纷纷议论起来,有说南孔是正宗的,也有说曲阜孔家才是衍圣公,才是继承了孔家传承的地方。

    “各位,你们议论偏了吧,南孔和北孔的骂战,争的不是哪家是正宗,而是菁华大学呀。”

    “从古至今,各朝各代书院难以数计,有胆称书院为大学的,这还是开天辟地以来头一遭吧。”

    “衍圣公也没说错,听闻菁华大学教授种地、造船这些技艺,称之为工坊是正理,哪能叫大学呢,朝廷不该因为山长是皇亲贵戚就下旨同意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位仁兄说得在理,国子监都不配称之为大学,一个工坊更不配。”

    “我不赞同这位仁兄的说法,大学这篇文诸兄都会背,我在这儿就不重复了,我只问诸兄一句,思和行,谁更重要?高谈阔论和埋头苦干,哪一条才是富民强国之路?”

    “老童生,老秀才,四书五经倒背如流,一辈子读书不事生产,读这许多书于国于民何用?这等人就算日日念叨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不是更加可笑吗?”

    “在场的诸位仁兄就算没考上进士,大家也都是举人了,若是不嫌,去谋个小官也使得。大家想一想,若是去了衙门,你会作诗写文,你就会治理一方了吗?”

    “咱们皇上当皇子时就十分体察民情,为百姓多艰叹息,皇上和朝廷下旨让菁华大学成立,这是否意味着,皇上想改一改八股之风气,让天下读书人学经世致用之学,以国为重,以百姓为重呢?”

    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,咱们读书,终究是为了有一日能用之于民,用之于国。如此这般,写一篇规矩工整的八股文,和读完一本《齐民要术》谁更重要?”

    “北孔以儒家正统自居,讲究道学、气节、文章,这都是于国于民无用之空谈,不值得天下读书人效仿,北孔也不配称之为圣人之后!”

    “诸兄,空谈误国啊!”

    一番切骨之言让在场众学子低头沉思,有个云南过来的读书人木杰问:“那该如何做才好?”

    “知行合一,经世致用之学,才是正道!”

    这番言论,怎么听来如此熟悉呢,其中一位四川来的,名叫费显的学子试探着问:“这位兄弟,你是否是唐甄老先生的弟子?”

    王闻远是唐甄的女婿,岳父死后他把岳父毕生所著付梓行世,他敬佩岳父为国为民之心,但是,他却不敢当众承认他是岳父的弟子,他觉得自己不配。

    那学子笑道:“我也读过唐甄先生的《潜书》,唐甄先生以民为本的富国富民思想,真是醒人之良药,逆耳之忠言。”

    王闻远拱手道:“惭愧惭愧,我学之不精,每回重读《潜书》,时常为自己愚钝感到懊恼。”

    费显大笑:“王兄,咱们真是同道中人,我读《潜书》也时常有此感。”

    木杰道:“小弟我生在云南,长在云南,倒是没读过两位兄弟说的《潜书》,不过现在知道也不迟,一会儿我就去书铺里买一本。”

    王闻远道:“《潜书》我这里有多的,一会儿木兄弟跟我去我落脚的客栈,我送你一本。”

    “多谢王兄!”

    学子们对南孔北孔之争的议论转到菁华大学配不配称之为大学,又转到了什么才是学子们该尊崇效仿之学。这群学子在文华酒楼里的讨论被围观之人记录下来,随后又被许多人抄写传播,不过一两日,对北孔的批判,对唐甄的尊崇在学子中形成了风潮。

    此情此景,孔传铎突然想起被剥夺了衍圣公爵位后,郁郁而终的父亲,他顿觉不好,必须赶紧见到皇上才行。

    西征噶尔丹残部的大军送回紧急军情,雍正没空闲见孔传铎,等他忙完军务大事后,胤禟亲自送上一封信。

    “四哥你看看。”

    雍正看了眼信封:“南孔的信?”

    “嗯,除了信,您再看看这几日京城里读书人们对北孔、菁华大学和唐甄的议论。”

    雍正放下南孔的信,先看学子们的议论之言,看完后他大笑三声,连说几个好字:“朕正在想该如何改变科举取士的八股风气,没想到思变的学子们居然已经想到如何富民强国了。大清能出唐甄这位老先生,真是大清之福。”

    “张廷玉,写道圣旨,赐唐甄功德碑,允唐甄后人进国子监读书,给两个名额。”

    “皇上,唐甄只有一女,没有儿子承后。”

    雍正觉得有些可惜:“他没有堂兄侄子给他继承香火?”

    “未曾听闻。唐甄老先生故去后,他的著作皆是由唐甄的女婿王闻远结书付印。”张廷玉对唐甄知之甚详。

    “既然如此,两个国子监的读书的名额,就给唐甄女儿家吧。”

    张廷玉写好圣旨,把圣旨交给皇上过目,雍正点头后,苏培盛这才用印。

    雍正拆开南孔的书信,南孔继承人提出夺去孔家衍圣公爵位,以后世上再无衍圣公。

    “南孔之人十分魄力,北孔那边都是些虚头巴脑的草包。”但草包也有草包的用处。

    雍正道:“曲阜孔家可打压,但不可夺去爵位,他们多少还能有些用处。”

    “那四哥想如何办?”

    雍正把南孔的书信递给姚元景:“拿去内阁,叫内阁好好讨论讨论。另外,今年新进来的翰林们也别闲着,叫他们针对此事写一篇策论来。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

    雍正想敲打曲阜孔家,想压制八股风气,现在西征的仗刚打起来,他不好在朝堂上大动干戈,但是通过这些手段,也能叫一些聪明人明白他的用意。

    姚元景、张廷玉师兄弟很能领会皇上的意思,他们把皇上有意废掉衍圣公爵位之事搞得声势浩大,从内阁到翰林,从翰林到六部,再到普通学子,所有人都对此事议论纷纷。

    这时候,孔传铎吓得不敢出门,也不敢上书求见皇上,整日只在屋里写诗骂南孔不当人!

    皇上的态度就是风向标,表明自己支持废孔就是投名状,不出三日,废孔的折子就差点摆满了内阁桌案。

    孔传铎大呼孔家要完了之时,雍正在朝议之时,公开道:“诸卿须知,孔圣人和孔家不能一概而论。孔家供奉孔圣人,没有功劳,微许苦劳还是有的。望孔家后人日后日省己身,多思多学,多为民为国考虑。孔家日后若是再与民意,与朝廷背道而驰,再夺衍圣公爵位吧。”

    “皇上圣明!”

    “法象莫大乎天地,变通莫大乎四时。穷则思变,四时之变、家国之变,讲究的都是一个合时宜。菁华大学乃朕亲自下旨督建,朕盼天下以菁华大学为楷模,以后大清会有越来越多经世致用之学传播于世。”

    李光地上奏:“皇上,传播经世致用之学自然是好事,但兴办大学也该得朝廷批准。”

    雍正颔首:“如首辅大人所言。”

    朝议上皇上的话传到外面,木杰、费显等学子一听就知,皇上这是敲打孔家呢,但是孔家还有用,就暂且留着吧。

    孔家之事不是重点,重点是皇上后面说的那段话,穷则思变,经世致用之学,以菁华大学为楷模!

    每个词都十分重要啊!

    “费显兄,你说,这菁华大学不就是教造船、种地吗?虽然于国于家确实有用,但皇上称之为楷模,是不是其中有什么咱们不知道的事?”

    唐子归、孔思他们本来要坐蒸汽船到天津港,最后考虑到菁华大学的争议还未解决,怕这时候显出蒸汽船,会把事情搞得越发复杂,所以,最后他们还是坐叶氏商行的普通船到天津港。

    今日,皇上当朝说菁华大学教导的是经世致用之学,是楷模,唐子归他们就不用藏着蒸汽船了,青天白日地开着蒸汽船在天津附近跑来跑去,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的船比别家船厉害。

    这种显眼包操作十分有效,冒烟儿的大船,跑得特别快的大船,还不用船工划桨的大船,各种关于蒸汽船的传言在京城里疯传,当天就有许多看热闹之人跑去天津港。

    王闻远、费显、木杰三人也结伴去天津港。

    “参观菁华大学最新研制的蒸汽船,一两银子可乘船半刻钟,十两银子可带领参观,一百两银子可体验如何开蒸汽船。”

    “走过路过不要错过!”

    王闻远、费显、木杰三人面面相觑,这新式船允许人参观,不怕泄漏他们的秘密吗?

    “去不去?”

    “去!”

    三人都是好奇心很重的人,手上都不缺钱财,都选了十两银子参观。

    一两银子乘船半刻钟那边排队的人已经绵延五六里了,十两银子参观这边排队的人少一点,只等了两刻钟就轮到他们三个了。

    唐子归手里举着一根细细的木杆,木杆上绑着一个红色的三角旗帜,他领头往里走:“前面就是咱们的货舱,今日没有货可运,都是空的哈。再往前是咱们船员的生活区,桌子板凳都有。大家注意,马上就要到蒸汽船的动力舱了,大家都跟上我……”

    动力舱,之前没听说过这种说法,只略想了想,大概也能明白动力的意思。动力舱没有划船的,只有烧火的伙夫,一个个光着上半身,身上的肌肉绷起,熟练地往炉子里加煤炭。

    炉子四周铺设着管道,费显好奇地凑过去,被唐子归拦住:“你们别靠近管道,小心被烫伤。”

    动力舱只参观了一会儿,唐子归带着游客去甲板,再领着另外一队游客去参观。

    孔思和几个船厂的人在甲板上看热闹,过一会儿就跑去收银子的同仁那边问问,赚多少银子了?

    蒸汽船新奇,加上皇上才刚过菁华大学不久,来参观的人太多了,收银子的人忙不过来,立刻就把孔思等人扣下留下来帮忙。

    孔思去一百两银子那条道帮忙,收银子收得神清气爽,看到孔传铎排队过来,他轻哼一声:“承惠,一百两!”

    孔传铎交完银子,都不愿多看孔思一眼,扭头就往船上走,他倒要看看,菁华大学凭什么配叫皇上夸奖。

    王闻远、费显、木杰三人已经下船,费显怂恿两位兄弟:“咱们也去体验开船?”

    王闻远摇头,太贵了,舍不得。

    木杰想去,手里又不缺银子:“费显,咱们去?”

    “去!”

    两位小兄弟要去体验开船,王闻远一咬牙,也掏了一百两银子上船。

    叶菁菁在府里算账,正在头疼缺钱之事,听孙全说,唐子归他们昨日凭着两艘蒸汽船赚了一万多两银子。

    “怎么能赚这么多?我记得唐子归定价一两银子坐一次船,赚一万两,那不得有一万个人坐船?两条船不够吧。”

    “除了一两银子坐一次船,他们还定了十两银子参观蒸汽船,一百两银子体验开船。”

    “哟,唐子归他们还挺有商业头脑的。”

    孙全笑道:“他们说,等后日朝廷休沐,定会有许多官员去天津港体验蒸汽船,他们还能赚一大笔钱。”

    叶菁菁放下笔,脑子转了起来,唐子归他们卖船票的法子给她提了个醒,只靠做其他生意养活研发团队,以前研发团队小,她还能负担,这菁华大学建起来了,蒸汽火车这个烧钱的项目正式开展起来,她手里那点银子根本不够造的,必须想其他法子了。

    叶菁菁一拍脑袋,她这个脑子,怎么忘了,研发的成果必须投入市场,产研结合才是长久之道!

    “孙全,钢铁厂、造船厂建得如何了?”

    “主力都在建菁华大学,钢铁厂和造船厂晚开工半月,如今才开了个头。”

    叶菁菁嗯了声:“你给四大商行去信,叫他们领几个做南北货生意的大商家来天津港,就说我请他们吃饭。”

    叶菁菁想了想又道:“粤商地方太远,等他们收到信再来天津,两三个月都过去了。你跟唐子归说,等后日休沐之后,叫他开着蒸汽船去广州接粤商来天津,走海路去。”

    “唐子归他们沉迷挣银子,只怕不肯去。”

    “你就说是去接投资商,他会去的。”

    别人不懂投资商三个字什么意思,唐子归肯定懂。

    昨日带领参观说了一日的话,今儿早上起来嗓子哑了,唐子归说不了话,就抬了把椅子坐在港口监督伙计收银子。听到孙全说去广州接四大商行的投资商,他立刻站起来,操着他的公鸭嗓问:“什么时候去?”

    “后日吧,明儿你们不是还要接待休沐的官员吗?”

    唐子归一屁股坐回去:“行,叫主子放心,我们肯定把投资商伺候好了,保准他们高高兴兴地掏钱。”

    孙全递给他三封信:“一封给粤商领头人林敬,一封是给大公子董鄂长吉,一封给小公子董鄂嘉年。”

    “知道了。”

    唐子归把信往胸前一揣,端起杯子喝了口水才道:“菁华大学什么时候能建好?”

    “快了,这几日从山东过来做工的百姓多了一倍,咱们砖石木头都能跟得上,根据主子的规划,六月中旬大学和钢铁厂、船厂就能基本完工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好。”唐子归道:“我们的铁船要做第二艘了,天津这边船厂建好我们才好动手。”

    按照唐子归和墨家两兄弟的规划,今年他们要把钢铁造的蒸汽船生产出来,若是没有大问题就进行量产。后头他们就要一心搞蒸汽火车研发。

    唐子归有好多事情要做,他嘚啵嘚啵地说个不停,听到孙全耳朵里,是无数的银子扔火炉里被熔化的咕嘟声。

    叶家坡的生意今年比去年更好,本来账本上的银子堆成山,但是自从主子开始建菁华大学后,银子花得太快,照这样下去,不用等到年底,账上的银子就要花干净了。

    孙全交代唐子归:“务必早日把粤商请过来,粤商做南北货生意的大商家非常多,他们肯定也最需要快船。”

    “哈哈哈,我办事,你放心。”

    孙全还真不太放心,但是他要帮主子盯着天津港这边,如若不然,他恨不得亲自去广州一趟。

    隔日,朝臣休沐,天才微微亮,一辆一辆的马车出京赶去天津港。

    “张大人,您也在呀。”

    “李大人,幸会。”

    张廷玉夫妻带着两个儿子来天津港,刚才下马车就碰到李德明带着他的大孙子李阳过来。李阳客气地跟张廷玉行礼。

    “小李大人不必如此客气,你在翰林院当差,咱们也算同僚。”

    李阳前两月考中二榜进士,又考中庶吉士,如今在翰林院修史,十分得掌院看重。至于这份看重是因为李阳的学识,还是因为李阳有个当阁臣的祖父,这都不重要。

    张廷玉跟李德明正在说话,姚元景夫妻到了,姚怀玉忙上前问好,姚元景夫人笑道:“早知道你们也要来,咱们就一块儿走了。”

    刑部尚书王掞,刑部郎中王进也到了,他们俩没带家人,同乘一辆马车过来,一看便知私交不错。

    李光地、温达、穆和伦等内阁大臣随后到了,他们中间走着一位身穿蓝色锦袍的青年男子,张廷玉微微侧头,跟妻子做了个皇上的口型。

    雍正来了,他带着皇后和大阿哥弘晖前来,身后还跟着几位亲王,瑞亲王夫妻也到了。

    弘晖跟在他皇阿玛身边,却不停扭头跟九叔九婶说话,语带埋怨:“九婶,你们有这个船居然不跟我说,皇阿玛说他都试过了。”

    胤禟口无遮拦道:“那会儿你玛法还没中风,若是叫他知道我们搞出蒸汽船还得了?你阿玛试蒸汽船也是偷偷去的海参崴,怎么可能叫你知道。”

    弘晖看他皇阿玛一眼,扭头对九婶撒娇:“我不管,船就算了,等到那个车做好了,我要第一个试。九婶,好不好嘛。”

    “好好好,等车做好了就叫你行了吧。”

    “九弟妹不叫我们?”

    “九嫂不叫弟弟我?”

    “九嫂~”

    胤祺、胤俄、胤裪他们闹起来,叶菁菁笑道:“好,到时候把你们都叫上。”

    李光地、姚元景、张廷玉、温达、李德明等人都上前请安。

    “见过四爷。”

    雍正嗯了声:“上船吧,咱们一起试试,看看菁华大学当不当得起经世致用四个字。”

    叶菁菁微微一笑,雍正不愧是雍正,一句废话没有,一张口就在敲打人。

    朝臣们也挺无奈的吧,休沐日还要来天津港完成政治任务,这就不说了,人来了还要被老板敲打,这假期还不如没有。

    蒸汽船一共只有两艘,交完银子分别坐两艘船出发。

    胤裪笑道:“九嫂,咱们也要交银子?”

    “都是为了支持菁华大学建设嘛,一百两银子也不贵,你若是想多捐一点,九嫂我也不会推辞。”

    雍正早有准备,苏培盛掏出五百两银子,笑道:“这是主子爷一家的。”

    雍正一家三口,再加上苏培盛和皇后的贴身宫女,一共五个人,五百两,多一文钱都没有。

    胤禟笑话道:“四哥,不至于吧,您支持菁华大学就口头支持?也不说给点银子。”

    “我以为九弟知道我这个当哥哥的囊中羞涩。”

    雍正继位后,各种赏赐散下去不少,本来那点不多的家底都快被掏空了。收到的贺礼都是些只能看看的东西,变不成银子花。

    “啥?四哥用自己的银子?皇阿玛的私库不在你手里?”

    胤祥忙低声道:“九哥,皇阿玛还在呢,你都说了,那是皇阿玛的私库。”

    兄弟们同情地瞅四哥一眼。


如果您喜欢,请把《九福晋闹和离日常》,方便以后阅读九福晋闹和离日常第96章后的更新连载!
如果你对九福晋闹和离日常第96章并对九福晋闹和离日常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,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