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章

类别:都市言情 作者:吴勉薛徐婆 本章:第23章

    月牙儿看向余宏,问:“余先生怎么看呢?”

    余宏将今日的所见所闻,在心里过了一遍,微微颔首:“萧老板这个局,怕是很早以前就布下了罢。”

    他头一次正儿八经的打量了一遍眼前的少女,完全想不出她这般大的年纪,为何会想出这种赚钱的法子?难道她真是天生的做生意的人?

    月牙儿不置可否,只是问他:“先生以为如何呢?”

    “杏花巷的地价,最近一定不会降。”余宏斩钉截铁道:“怪不得我听说杏花巷前头,还要再建一个道观。怕也是早就商量好的,为了吸引更多人来到这里。”

    “是这个意思,余先生是个明白人。”

    自打在杏花巷,看见燕云楼的第一眼起。月牙儿心里这个炒作商业区房价的念头,像春日的藤蔓一样,不断的滋生。

    说起来这也是家传的本领,月牙儿的爷爷,当初就是做房地产起家的。

    想要完成这个计划,需要很多很多的银子,月牙儿手头并没有这么多钱。她只能到处去筹集资金,那些日子在外头到处跑,就是为了这件事。

    接纳熟人的存款算是一笔来源,说服薛令姜追加一笔巨大的投资是另一桩难事,除此之外,月牙儿还分别向柳见青和唐先生争取了投资。

    筹集了足够的钱之后,为了给自己多争取一份保障,月牙儿还完完整整的,将这个企划写成书面形式,呈交给李知府看。

    本朝的俸禄并不高,在思虑良久之后,李知府认可了她这个想法。明里暗里,给了月牙儿诸多支持。这才有了杏花灯会和美食节的浩大声势。

    房子买下来了,名气也打出去了。月牙儿便千方百计的想要引起人们在杏花巷投资开店的热情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,燕云楼倒成了他的一块活字招牌。

    本来燕云楼的掌柜,也是一个喜欢的夸耀的人,张口闭口就是:“我家的厨子是从杏花馆出来的。在那里开店没多久,我就赚了很多钱……”

    月牙儿就根据他的话,小小的推波助澜了一把,在杏花巷开吃食店能够赚钱的消息传播出去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她也帮助杏花巷的那些自发过来的小摊贩,将他们组织起来,形成一定的规模。

    杏花灯会的时候,月牙儿又特意设定了集齐盖章能够抽奖的事项。

    要知道,游人们盖章的地点,就是在那些等待出售的店铺前面。

    万事俱备,只差东风。

    众人对于杏花巷作为美食巷的认同,便是那股东风。

    月牙儿又耐心等了一个月,这才将房屋出售和出租的事放了消息出来。她出售了几座房子回收资金,其余的便留着,收租。

    今天出售的,便是最后一座准备出手的店面。

    连日的辛苦,终于阶段性的落下了句号,也算是有了一个好结果。

    借来的钱还清了,月牙儿回到家,只觉一身轻松。

    别看她在所有人面前信誓旦旦,说杏花巷房价一定会涨起来。

    其实月牙儿自己心里也没底。

    这些天她连睡都睡不太好,更别说亲自下厨给自己做吃的了。

    如今有了空,月牙儿在小厨房里,左翻翻右翻翻,看看有什么食材。

    她找出来一个小坛子,才揭开盖,就闻见一股浓郁的臭味。

    差点忘了,她之前还做了臭豆腐生胚呢。

    说起是臭豆腐,各地的颜色种类其实也不一样。像绍兴的臭豆腐,就是黄色的,乍一看是油豆腐的颜色;而长沙的臭豆腐的颜色却是黑漆漆的,这是因为卤水上过色的原因。

    月牙儿腌制的臭豆腐生胚,就是这种表皮黑色的臭豆腐。

    将臭豆腐生胚拣出来,放在清水盆里泡一泡,洗去多余的卤水,放在一旁备用。

    烧热一锅油,等油温升至极热时,用长竹筷夹一块臭豆腐生胚扔进去。油锅里滋啦啦冒着小泡,豆腐的表皮也随之变得酥而硬。臭豆腐渐渐膨胀起来,不断地在油锅里打着转儿。炸好的臭豆腐,捞出来滤滤油。盛在碗里,用筷子戳开一个小洞,里层还是白白嫩嫩的。

    舀一勺调制过的汤汁,再撒上一些小葱花、香菜沫。只可惜此时辣椒还没有普及,没了红辣椒的陪衬,略微缺少了一份滋味。

    月牙儿咬一口炸臭豆腐,还不错,外酥里嫩,汤汁也进味了。

    她吃的时候,伍嫂和六斤围在厨房外头瞧,说不清是被臭味勾来的还是焦香味。

    月牙儿给她们一人夹了几片。伍嫂有些吃不惯,六斤却吃得个干干净净。

    到最后,成了伍嫂看着月牙儿和六斤吃。

    她见月牙儿还穿着一身旧的布衣裳,笑说:“姑娘如今可挣了大钱了,该买新衣裳了。”

    月牙儿想起一事:“是啊,我明天要上街去。”

    她的确有一样东西要急着买,但却不是衣裳。

    第50章

    烤冷面

    一场秋雨一场凉。

    吴勉读过一遍《中庸》,

    放下手中的毛笔,就听见窗外雨打在叶子上,滴答滴答作响。

    黑云阴沉沉的,

    压在天空之中。

    他望着这雨,有些出神。

    这些天以来,

    他一直在闭门读书,两耳不闻窗外事。唯一期盼的就是在每月逢九的时候,

    月牙儿会带着好酒好菜来吴家,

    同他们父子俩一起用饭。

    她这些天仿佛格外的忙碌,就是来吃饭,

    也只是匆匆吃过了就走。

    今天正是十九日。

    可既然下了雨,月牙儿今日该不会来了吧?

    心里虽然这样想着,可是他却起了身,走到院子里,站在檐下往外远眺。

    雨下得很大,

    连起来像一片珠帘一样。

    有些雨珠坠落在地上,激起一片水雾,

    溅上他的衣裳,

    微凉。

    他就这样,独自站了一会儿。远远的瞧见一柄小红伞,

    跃动在这雨雾之间。

    是月牙儿。

    吴勉见了,连忙拿起一把伞,推开门走出去相迎。

    她背着一个长匣子,很大,

    瞧着很沉的样子,不知是什么。

    一见到吴勉,月牙儿便抱怨说:“这雨下的可真大。”

    她的小红伞样子很好看,可是却稍微有些小。为了不使她背着的东西淋湿,月牙儿只好把伞往后面倾,弄的连衣裳都湿了一小半。

    立刻将自己手中的油纸伞和她的换了过来。不由分说的,接过那东西。

    等回到檐下,吴伯也迎了出来。

    “这么大的雨,我还以为你不来了呢。”他一边递上一碗热茶,一边和月牙儿说话。

    月牙儿笑了笑,抖一抖头发上的水滴:“也不是很大的雨,难得有空。”

    吴勉从厨房里端了一盆热水出来,又拿了一块干净的毛巾,请她洗手。

    “不着急,我带了个好东西给你,算是今年的生辰贺礼。”

    吴勉的生辰是十一月,已经很近了,可他们家从来没有送生日贺礼的习惯。往常过生日的时候,吴伯总会到厨房给他下一碗长寿面,上面卧两颗鸡蛋,伴着长寿面一起吃,也就算是过了生日。

    生辰贺礼这种东西,他听说有些人家会有,可他自己从来没收过,所以也不曾有过期盼。夏天的时候月牙儿过生辰,他也不知道该送些什么,想了老半天,老老实实的厨房,做一碗长寿面。

    这时候到了他的生辰,月牙儿却说要送他生辰贺礼,还是一看就这么沉的东西。吴勉一时有些不好意思。

    她会送什么东西给自己呢?

    月牙儿郑重其事的将手里的东西交到吴勉手上:

    “你自己打开看一看。”

    吴勉有些局促的将东西打开。

    竟然是一把古琴。

    那是一把伏羲式的古琴,涂着黑漆,样式很简单。

    为什么要送自己一把古琴呢?吴勉有些想不明白,因为他并不会弹。

    他正想将疑问说出口,在一旁的吴伯眼角却湿润了。

    吴伯走过来,轻轻抚动着琴弦,动作很轻柔。

    “勉哥儿,这把琴就是我同你说的,你娘当时最喜欢的一把琴。”

    昔年,吴勉的娘亲自赎其身,嫁与吴伯。为了凑够赎身钱,她将当时自己几乎所有的收藏都卖了出去,无论是珍珠宝钗,还是绫罗绸缎,亦或者是这把她最喜爱的古琴,通通都卖了。只留下一根不怎么值钱的桃木簪子。

    其实那些穿戴的东西,她并不是很在意。最心疼的,反而是这把古琴。

    可是她还是将古琴卖了出去。

    结婚那天,吴伯曾经信誓旦旦的同她说,日后他发达了,一定会将这把古琴再买回来。

    她笑着说:“好。”

    可是她直到死,都没有再见到她的古琴。

    思及往事,吴伯差点落下泪来,好歹忍住了,哽咽着问:“月牙儿,你怎么知道这把琴的?”

    月牙儿见他的神态,不觉有些慌张,怕自己好心办了错事,连忙站起来解释道:

    “我上回。和柳见青闲聊时,无意中说起了吴勉的娘亲。然后她告诉我,当时吴伯母的琴艺,可是一绝。有很多人想要买她手上的那把古琴。我那个时候就记在了心里,最近好不容易得了空,四处问了一问,才终于买回来了。”

    吴伯听了,没有再说什么,只是匆匆点了点头,踉踉跄跄的,径直往厨房里去了。

    雨声忽然急了。

    吴勉拨动了一下琴弦。

    他眉眼低垂,不知在想些什么。好一会儿,才抬起头来,同月牙儿说:

    “可惜我不会弹琴。”

    刚才见着吴伯的神态,月牙儿情知这把古琴可能勾起了一些伤心事,心里头也有些忐忑。这会儿见吴勉的情绪似乎还正常,不免松一口气。

    “我会一点点,弹的不太好,你想听一听吗?”

    月牙儿在穿越前,做学生的时候,对什么都感兴趣,琴棋书画样样都学了一些。可是能够持续坚持学下来的,只有画画这一项。像古琴,她当时看着觉得很风雅,于是缠着家人,给她请了一位古琴名师,然而学了没三个月便丢开了。买回来的那把古琴好好的挂在墙上,再也没拿下来过。所以说会弹琴是会一点点的,至少还记得减字谱怎么看,可就是半桶子水,甚至连半桶水都没有。

    吴勉看了她一眼,从古琴边让开来,说:“不胜荣幸。”

    这里也没有正儿八经的琴桌,月牙儿先放在桌上试了试,觉得不趁手,于是索性将古琴放在了膝上。

    月牙儿这么多年没有碰过琴,她能记得的东西,委实不太多。除了基本的勾挑抹剔,就只有一本简化过的《梅花三弄》。

    便磕磕盼盼的弹起来。

    弹了没几个音符,她便断一下,要想一想试一试,才记得下一个该按哪一个徽位。

    她自己听着乐声都觉得惨不忍睹,强装镇定的弹下去。

    可吴勉却听得很认真,仿佛在聆听什么大拿奏琴。

    磕磕盼盼弹了好几遍,月牙儿才终于将一首曲子完整的练了下来,松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她回过头,却发现吴伯不知何时倚在厨房门边,听得很入神。

    “弹得很好呢。”他鼓励道。

    月牙儿就是再厚脸皮,也不敢说自己刚才弹的好,尴尬的笑一笑。

    一起吃过晚饭,吴勉照例送她回去。

    雨势这个时候小了一些。

    如今的杏花巷,已经不再是漆黑一片,路边隔一段路,就立着一盏石灯,烛火虽然比较暗淡,但好歹能照亮前路。

    一路走过来,就算是这样的暴雨天气,往来用餐的人,也是络绎不绝。

    可见这里是真的发展起来了。

    “这把琴价格很贵吧。”吴勉轻声问。

    “还行吧,”月牙儿满不在乎的说:“我现在有钱了,买得起。”

    看她这一副小骄傲的样子,吴勉不由得笑起来。

    “好吧,小富婆。”他难得的打趣道:“所以你到底花了多少钱呢?”

    月牙儿正想随口说个数搪塞过去,却听吴勉道:“就算你不告诉我,我以后问别人也是会问出来的,何苦那么麻烦。”

    他还真是会做这种事的人。

    没法子,月牙儿只好如实的把买琴的钱数说与他听。

    “这么贵吗?”吴勉微微皱了皱眉:“算我欠你的。”

    “说什么欠不欠的?”月牙儿把伞转着玩,看上面的雨滴飞快的转起来:“你喜欢就再好不过了。”

    吴勉点了点头,没说话,他在心里暗自记了下来,想着日后一定要加倍的对月牙儿好。

    回到杏花馆,伍嫂忙迎了出来,对月牙儿说:“柳姑娘来了,还搬了好些东西过来,说是要住在这里呢。”

    月牙儿听了,回屋一看,果然见堂屋里堆满了许多箱子,乍一看跟嫁妆似的。

    柳见青正坐在妆台前,对镜画眉,见到她回来,说:“我终于凑够给自己赎身的钱了,但是也没地方去,就来投奔你两天。”

    月牙儿看了看堂屋里的箱子:“你确定是投奔我两天?”

    “哎呀差不多啦,怎么说我也是杏花馆的股东呀。”她一向是高傲的人,这会儿倒是做小伏低的,看起来颇有些楚楚可怜:“你瞧伍嫂和六斤她们也能住在这里,我为什么不能?我也不是白住在这里的,我给你唱曲,好不好?”

    她拉住月牙儿的衣袖,轻轻摇晃着。

    这谁受得了。

    月牙儿没法子,只好答应让柳见青暂且住下来。本来嘛,她的屋里还有两间空房,能够匀出来给柳见青住。

    别看柳见青平日里一副眼高于顶的样子,真和她住在一起,却发现她是个很好相处的人。喜欢呆在自己的屋子里,也不吵吵闹闹的。

    算是一个很好的室友。

    她倒也不食言。晚膳的时候,会在店里弹唱三首曲子。

    每到这个时候,杏花馆里总是会站满了人。

    只有一件事不大好,就是每次月牙儿吃东西的时候,她都会可怜兮兮的望着,想吃又不敢吃。

    本着关爱朋友的想法,月牙儿干脆在晚上她睡的时候,偷偷到小厨房里做吃的,毕竟她一向睡得早。

    这天晚上,月牙儿又偷偷摸摸的在小厨房里做吃的。

    香味透过木门,散了出去,满屋子都闻的见。柳见青躺在床上,本来已经休息了,但闻见这香味,硬是辗转反侧。

    往日里月牙儿做的东西,香是香,但也只是淡淡的香味,而今天的香味却是一直持续着的,很浓郁。

    她心想:我就去看一看,不吃,也没什么关系。

    于是她便起身,往小厨房走过去。

    “你又在偷做什么东西?”

    月牙儿回头,见是柳见青。

    “就是烤冷面。”

    “冷面还能烤着吃?”

    柳见青凑过去瞧,只见灶台上放着一碟儿面片,瞧着像是面筋一类的东西卷起来,烤得焦黄。

    这个东西怎么能这么香?

    我就吃一小口,没关系罢?

    柳见青夹了一筷子吃。

    炙烤过后的冷面,格外劲道,口感弹牙。冷面内层刷上鸡蛋液,加重了香气。卷起的冷面,里头还有烤过的肉片,提前烤至焦香,微微流油。

    她吃了一筷子,忍不住又夹了一个。

    美食当前,还是先吃了再减肥罢。

    第51章

    柳氏排骨

    所谓酒肉朋友,

    自然是要一起吃过肉,一起喝过酒,才能开启一段友谊。

    月牙儿和柳见青吃完一顿烤冷面,

    又冲泡了些出来些奶茶来喝。

    一顿吃吃喝喝下来,两人之间的一些疏离感,

    也拉近了不少。

    深秋的夜里颇有些凉意,窗外树叶被风吹的瑟瑟响。

    两人围着灶台,

    被柴火的微光照亮,

    暖暖的。

    柳见青感慨道:“我好久没有这样吃过东西了。今天可吃的真多。”

    “你这就算吃得多,那我不成饭桶了啊。”月牙儿反驳道。因为她今天晚上实际上只吃了三口烤冷面,

    便不吃了,就连奶茶也是匆匆喝了两口就停下了。

    柳见青笑嘻嘻的,伸出一根手指点一点月牙儿的额头:“是呀,小饭桶。”

    “好啊,你真拿我寻开心。”月牙儿气的去挠她痒痒。

    柳见青怕痒,

    猛往后躲,咯咯的笑着。

    两个人一阵笑闹。

    玩累了,

    两人就各自坐在小板凳上烤火。

    柳见青一声叹息:“这些天我都不知道要做些什么。从前每天一睁眼,

    就想着我还要凑够多少钱才能给自己赎身,可如今真给自己赎了身,

    却也不知道该做什么。我看你每日忙忙碌碌的,有的时候还有些羡慕。”

    “我有什么可羡慕的,”月牙儿笑着说,“你生得那么好看,

    如今又恢复了自由身,而且还有一些小积蓄,多好的事呀。可比我一开始强多了。”

    “哪里好了?”柳见青撇了她一眼,伸出手去烤火,懒懒地说:“其实也有不少人说过要给我赎身,还说什么要娶我做正妻,可我不信。我这些年看过这么多人,迎来送往多了,也识得几分真心假意。我觉得与其依靠这样花言巧语的男人过活,还不如像你这样,自己自立门户来得自在。”

    她的语气略微有些伤感,像是回忆起了很久以前的事情:“我五岁的时候就被卖到了二十四桥,那个时候我爹娘都死了,是我大伯把我卖出去的。但凡我那个时候,能同你如今这样大。随便干些什么,哪怕是做女轿夫呢,也比去那暗无天日的地方待着强。”

    月牙儿看她一副黯然神伤的样子,想了想,同她说:“你是真的想给自己找些事做吗?”

    “当然想啊,我带出来的银子也不能过一辈子呀。”

    “我倒有个主意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主意?莫不是要我天天在你店里唱歌?”柳见青撇了撇嘴:“其实我不是很喜欢唱曲。”

    月牙儿摇摇头,说:“不是这个。我记得你曾经做的肉松做的极好,是你自己想的法子吗?”

    “是呀,本来为了身材苗条也不能吃什么。一年到头尝不得什么荤腥,也不敢吃,假母也不让吃。我只能琢磨着,弄出肉松来解解馋。”


如果您喜欢,请把《美人小吃店_银河灿烂》,方便以后阅读美人小吃店_银河灿烂第23章后的更新连载!
如果你对美人小吃店_银河灿烂第23章并对美人小吃店_银河灿烂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,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