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哥寒暑假经常兼职或者出去穷游,大哥倒是次次回来,盯着我的学习,各种辅导我。
隔三差五还给我打电话,问我成绩如何,在学校是否遇到麻烦。
有次他跟他吐槽班主任不太喜欢我。
他问过班主任的名字后,说了句:「下次他找你茬,你就说你是我妹妹。」
嗯??
这能行?
我好奇试了下。
嘿,你别说。
真有效果!
张老师经常满是惋惜看我:「哥哥这么聪明,你怎么就没遗传到一样的脑壳呢?」
「你更像你那个不太灵泛的二哥。」
是啊。
我远远没有大哥聪明,但比二哥还是好一点。
所以最后比一本线超了十几分。
你猜怎么着,我报了二哥当初那所大学!
他听到这个消息后,足足笑了三分钟。
气得我撂了他电话,最后为了弥补,他给我买了个新手机作为升学礼物。
拿到录取通知书时,我已经在做兼职了。
是张老师给我介绍的家教。
他说:「你虽然没你大哥聪明,但学到了你大哥的学习方法,你把这法子教给其他学生,也挺好。」
大哥和二哥考大学时,爸妈办了酒席。
按我的想法,这次就不办了。
妈妈一拍桌子:「办!必须要办。」
「得让村里的那些老古董们看看,女孩子也是可以上大学,有好前程的。」
「省得他们天天都说我浪费钱。再者,我们这些年送出去的礼金,总要收回来吧。」
酒席定在县城最好的饭店,席面也很高档。
爸妈还专门包车去村里接人上来吃饭。
倒也不是为了显摆,小地方的人情网错综复杂,这些年爸妈虽然在县城里生活,但乡下各处的礼金一点也没少给。
有去得有回啊。
爸爸买了好多挂万字鞭,又买了十几个礼花,租了好几个拱门,还请了个乐队。
弄的比人家结婚都热闹。
二哥酸溜溜的:「哟,好大的排场。那时候我跟大哥双喜临门,你们也就放了六挂万字鞭。」
妈妈叉着腰道:「要怪就怪你自己没赶上好时候。」
「你跟你哥考大学那会,我的杂货铺刚盈利,但这几年我都开了好几家店,日子好过了,排场自然也得起来。」
「再说,你爸就这一个闺女,不得撑着点门面。」
二哥打趣她:「哟,那文茵不是你闺女?」
妈妈给他后脑勺来了一下:「帮忙招呼客人去,别在这耍嘴皮子。」
是的。
妈妈这几年生意越做越大了。
一开始卖些油盐酱醋,后来又盘了个干货店,卖干木耳花生黄豆之类的。
之后又弄了个冻货店,卖鸡翅鸡胸肉鸭腿烤串。
前两年她还在省城同一个小区买了四套房子。
说一套给大哥,一套给二哥,一套给我,一套他们自己住。
房子是一天都没住上,价值却已经翻了一番。
那是个顶好的时候,经济飞速发展。只要你抓住机会,就能捞到钱。
我能考上一本,除了大哥的辅导外,就是她砸钱送我上了许多辅导班,给我找了不少一对一家教。
才硬生生将我托了上去。
宴席上,主持人把话筒递给我,问我有什么经验可以传授。
我没有什么经验。
但我有两份用打工加压岁钱买的小小礼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