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紫面露幸灾乐祸的笑容,“今天咱们侯爷叫白杏去外书房说话,这个白杏不在家,侯爷就派人找,据说是在行院里头,从姑娘身上拉回府来了。”
魏紫已经嫁人生子,敢在王嬷嬷说些荤话了。
“侯爷拿着账本,问宝庆店的情况,这个白杏一问不是三不知,就是答非所问,把侯爷气的,一连骂了三句废物!”
“废物!废物!废物!”魏紫俏皮的学着侯爷的语气,说道:“看看人家西府的宝源店!银子一车车的往西府银库里拉,你再看看宝庆店!三年了,你给东府赚了几个钱?”
“那白杏就说,侯爷,看在周夫人还有三少爷的面子上,您再给我一次机会吧。”
“侯爷就说,我顶着骂名奏请了官店宝庆店,三年过去,给足你机会,你不知道珍惜。我白挨了三年的骂!开了年,你就不要回通州张家湾宝庆店了,滚去乡下收春租去吧!”
牡丹派最高兴看到水果派倒霉,难怪魏紫乐成这样。
对手的坏消息就是自己的好消息。
跟水果派斗了小半辈子,牡丹派掌门王嬷嬷也乐了,“这个白杏不争气,给机会不中用,宝庆店这个聚宝盆被他搞成了要饭的盆了。侯爷要白杏改去收春租,就已经是给了周夫人和三少爷脸面。”
毕竟,打狗也要看主人嘛。何况,要白杏去收春租,就已经是断了周夫人和三少爷给他说情的路,不会再给他耽误宝庆店的机会了。
魏紫忙道:“我来找嬷嬷,为的就是这事,如今,宝庆店的掌柜之位刚刚空出来,嬷嬷难道没有想头?”
亲手调教出来的丫鬟,王嬷嬷当然晓得魏紫想什么,她伸手捏了捏魏紫的鼻子,“我这把年纪了,能有什么想头?分明是你自己有想头吧,是不是想把你家的夏收推到这个位置?”
夏收就是夏少奶奶的陪房,管着夏氏的陪嫁铺子,魏紫嫁给了夏收,如今,只有王嬷嬷这样很熟的人还称呼魏紫这个名字,别人都已经改口叫魏紫夏收家的。
魏紫笑道:“嬷嬷还是这样的明察秋毫,什么都瞒不住嬷嬷。我打听过了西府宝源店每年的收益,就这一个官店就能够比得过咱们东府所有田庄秋天的出息。”
田庄是分春,夏,秋三个季度分次收取,其中秋租占了大头,一个官店塌房如果经营得当,能够抵得过所有田庄的秋租,谁不眼馋?
“这也太能赚了吧,大少爷将来是要继承东府爵位的人,肉烂在锅里头,何况这样的一块肥肉,不给长房,难道又让给别人糟蹋了去?”
“倒不是我一心提携自己的丈夫夏收,长房这些管事们,不拘是谁,只要是长房的人管了宝庆店,都是一桩好事啊。”
不愧为是王嬷嬷亲手调教出来的,魏紫一席话说的漂亮。
其实王嬷嬷三年前也想把这块肥肉往自己这边捞,但无奈周夫人把陪房白杏推荐过去,又拉扯出三少爷这个庶子的大旗,侯爷想着一碗水端平,就同意了。
但没想到白杏会如此无能,把金饭碗弄成了破饭碗。
如今,夏少奶奶嫁过来,又生了张家的重孙子,长房羽翼已丰,确实不该再把这块肥肉拱手让人。
王嬷嬷把长房的管事们在脑子里过了一圈,觉得夏收最合适,年富力壮,勤劳肯干,平日管着夏少奶奶的嫁妆铺子,也懂得做
生意。
还有,他虽然是张家奴,但他姓夏,如此,庆阳伯府夏家那边的关系都能用得上。
做大生意,关系最重要。
关键是,夏收是魏紫的丈夫,知根知底,王嬷嬷可以信任。大家族嘛,讲究的就是人情世故,不用自己人,难道用别人不成。
王嬷嬷说道:“你的意思我明白了,要为夏收争一争。”
都说到这个地步了,魏紫也不装了,说道:“侯爷平日不理庶务,要谁当宝庆店掌柜,肯定要问大管家来禄的意思——这来禄就是嬷嬷的外甥女婿嘛,我宁敲金钟一下,不锤破鼓三千,就只来找嬷嬷您帮忙说和说和,给夏收一个机会。”
王嬷嬷应下,“你等我消息吧。”
王嬷嬷是个雷厉风行的人,立刻就去东府找来禄,来禄刚刚在外头应酬了一天回家,见到王嬷嬷,立刻就猜中来她的来意。
来禄把和自己差不多年龄的王嬷嬷叫姨妈,说道:“姨妈今日来,是为了宝庆店掌柜的事情吧。”
都是千年的老狐狸,王嬷嬷省略了寒暄客套,直接说道:“能不能够给长房的夏收一个机会?”
来禄说道:“我说了没用,侯爷这回铁了心要找个会做生意的能人。夏收把少奶奶十几个嫁妆铺子打理的不错,但隔行如隔山,要熟悉塌房的生意。如何把陷入颓势的宝庆店盘活了,得做到心中有数吧。要夏收先下一番功夫,在侯爷面前好好说一说,他会怎么经营宝庆店,看靠他自己能不能得侯爷的喜欢。”
来禄没有明说答应或者拒绝,但指了一条明路。
王嬷嬷心想,周围谁懂塌房的生意呢?当然是西府宝源店掌柜曹鼎夫妻啊!
但是东西两府分家好久了,王嬷嬷跟曹鼎夫妻不熟啊。
那么,谁跟曹鼎夫妻熟悉,能帮忙穿针引线呢?
是如意。
于是,次日,正月初十,王嬷嬷就带着礼物,从东府来到了四泉巷,找到了如意家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不会吧,不会吧,不会看到现在还有读者看不明白腊梅的情人是谁吧?不知道的话请看评论区,本章送300个红包哟,会有很多热心的读者们结合前些回目的内容答疑解惑,免得误解越来越大,猜跑偏了。
??[84]第八十四回:要让座三女打旋磨,谈条件敲定大饭局:第八十四回:要让座三女打旋磨,谈条件敲定大饭局rn书接上回,且说王……
第八十四回:要让座三女打旋磨,谈条件敲定大饭局
书接上回,且说王嬷嬷带着礼物来到西泉巷找如意,搞得如意心里七上八下、惴惴不安,都是下属给上司拜年,那有上司大过年的拿着礼物看下属啊!
总感觉像黄鼠狼给鸡拜年——没安好心啊。
如意从来没有给王嬷嬷拜过年,一来是王嬷嬷基本不在家里住,二来嘛,她觉得自己和王嬷嬷地位太过悬殊,就是拜年也不够格,通常就是见面说几句吉祥话就行了。
现在王嬷嬷开口问她是不是跟宝源店的老板娘曹婶子很熟,如意就明白王嬷嬷的来意了:原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!
只要不追究我用紫云轩的好纸糊墙就行。
如意松了一口气,说道:“我一个晚辈,曹婶子是长辈,谈不上熟不熟的,我很敬重曹婶子,曹婶子很爱护我这个晚辈。倒是我鹅姨和曹婶子很熟,她们以前是西府小丫鬟时就认识了。”
鹅姐和曹婶子的关系,王嬷嬷当然早就知道了,但她和鹅姐不熟啊,不能贸然来找鹅姐,少不得要如意出面。
王嬷嬷就等着这句话呢,忙道:“在颐园的时候,鹅姐每次都是匆匆跟着西府三少爷进园子给老祖宗请安就走了,我和鹅姐还没说过几句话,今天我都来四泉巷,鹅姐是你的邻居,引我去见见鹅姐,如何?”
如意当然不知道东府昨天侯爷要换掉宝庆店掌柜的风波,但三年的相处,她明白王嬷嬷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性格,她屈尊来西泉巷,一定所图甚大,只是,鹅姐愿不愿意给王嬷嬷和曹婶子牵线搭桥,如意不能打这个包票啊。
如意说道:“我鹅姨现在不在家,她——”
正说着话,外头传来马蹄声和车轮吱呀的声音,不见其人,就闻其声。
鹅姐洪亮的声音立刻传进来了,“如意!我回来了!哎哟,外头晒的全是被褥,连我家的一并抱出来晒了,真是个眼里有活的好孩子。”
今天一大早,吉祥从西府车马房弄了一辆马车去永康大长公主接鹅姐回家,如意娘跟着车一起——她要顺道去一趟集市买菜,今天初十了,过年时屯的菜吃的差不多了,现在家里人多,需要多买一些。
于是吉祥赶着马车出去转一圈,带着亲娘,如意娘,还有半车的菜回到四泉巷。
如意一听外头的动静,赶紧从炕上溜下来,去迎接娘和鹅姐她们。
王嬷嬷也下了炕,站在原地,看着如意的背影,揉了揉昏花的眼睛,露出一个最和善的笑容。
门外,吉祥正把车里的东西一样样的往厨房里搬运,说道:“娘,如意娘,卸车的活交给我,你们都进去炕上暖和暖和。”
家里有这么个肯干活的壮劳力就是方便,如意娘和娥姐就携手往屋里走,刚好碰到出来迎接的如意。
如意使了个眼色,低声道:“王嬷嬷来看我,就在里头坐着,但其实是来找鹅姨您的,想要您给她牵线认识曹婶子。”
说完,如意又大声说道:“娘,鹅姨,王嬷嬷来了,我招呼着在炕上坐。”
如意娘听了,有些局促的整了整衣服,“这……我……如意啊,上了好茶没有。”
王嬷嬷这样的大人物,如意娘根本不敢想象她此刻就在自己家里!一时有些语无伦次。
幸好,今天出门时穿上了三年前老祖宗赏给如意的兰州羊绒布做的大袄,如意娘只在吃席或者过年的时候拿出来穿,今天出门穿的就是这件,很是庄重体面。
人靠衣装嘛,如意娘摸着柔软细腻的羊绒大袄,渐渐镇定下来,想着千万不要给女儿丢脸。
鹅姐见识广,反应最快,落落大方,立刻大笑着进了屋子,说道:“哎哟,王嬷嬷今日来四泉巷,贵脚踏贱地,我们着实有些受宠若惊啊。”
如意从中介绍,先从家里的主人开始,“王嬷嬷,这是我娘,都叫她如意娘;娘,这就是我经常在您面前提起的王嬷嬷了,最是温柔和善的,一直很照顾我。”当然,凶起来的时候也是很可怕的!
接着就要介绍这里的“正主”了,如意说道:“王嬷嬷,鹅姨,您两位在颐园经常见的,无需我在这里多啰嗦了。”
三个女人互相见了礼,接下来就要坐了,三人互相推让。
“您上坐。”
“还是你坐吧。”
“你坐这里。”
“不不不,我还是坐这吧,您快坐下。”
“这地方还是你来坐合适。”
“我不坐,你坐,我在这就行了。”
“哎哟,这怎么好意思呢,你是客人呢。”
……三个女人打旋磨似的,你推我让,让了一轮又一轮,就在炕边转圈。
如果不听她们说的话,也不看表情,只看肢体动作,就像三人打架似的,她推她,她让她,她拉她,她抓她,无限循环。
旁观的如意眼睛都快看晕了!耳朵也快听晕了!
三番五次的推让之后,三个女人终于坐定。
王嬷嬷这个贵客坐在炕上东边的位置,最为尊贵;鹅姐就坐在炕几的西边,和王嬷嬷对坐,座位次之;如意娘生性腼腆,不会应酬贵客,刚才一番退让就已经汗流浃背了,此刻就坐在鹅姐的旁边保持微笑,如坐针毡。
王嬷嬷心道:虽然这屋子是如意家的,但是鹅姐坐在主陪的位置上,如意娘只是个副陪,可见如意和吉祥两家人关系有多么亲密,就像一家人似的,不分彼此。也好,这样就更好和鹅姐张口了。
如意辈分小,根本就没有她的位置,她就没有坐,在下面忙活,给鹅姐和如意娘也上了好茶,时刻注意着三个茶杯是否喝的差不多了,及时端茶递水的,依然干着丫鬟的活。
三人坐定之后,先喝茶寒暄,鹅姐说道:“嬷嬷是颐园伺候老祖宗的,本因我们去给嬷嬷拜年,嬷嬷反而贵脚踏贱地,来我们四泉巷了,嬷嬷大驾光临,真是令我们四泉巷蓬荜生辉。”
王嬷嬷笑道:“是我不请自来,叨扰你们了。”
如意娘忙道:“不打扰的,王嬷嬷什么时候来我们都欢迎。”这句话发自肺腑,如意娘单纯的觉得,只要王嬷嬷来瞧如意,无论她本意如何,对女儿如意而言,都是一件有面子的事情。
这时,卸完菜和杂货的吉祥进来了,给王嬷嬷行了礼——颐园五十个看门小厮都归紫云轩管,下属见了上司,当然要拜年,总不能避而不见。
王嬷嬷早有准备,拿出两个红封来,“如意,吉祥,你们一人一个,拿去玩吧。”
鹅姐忙道:“这怎么好意思呢,嬷嬷您本就提着礼物来的,不好再要您的红包了。”
如意娘也附和道:“就是就是,不能要。”
王嬷嬷一定要给,“这大过年的,给孩子的,就不要推辞了,难道嫌我的红包不够沉么,再推我就恼了。”
过年长辈给压岁钱嘛,理所当然,不过还得像让座似的,必须要推让一番,把客套说全了,不能一上来就拿。
听三个女人客套话都说够了,吉祥和如意就都收下了王嬷嬷给的红封。
看吉祥如意都接了红封,鹅姐对两人说道:“这茶不够好,如意,你去我屋子里,卧房里的五斗橱中间的那个抽屉,里头有两包好茶叶,你拿着重新泡上好茶。”
“吉祥,你去升火烧水,好茶配好水,你别使井水,就用你如意娘做豆腐时剩下来的玉泉山泉水。”
两人一听,这是客套话说完了,鹅姐想要支开他们,和王嬷嬷谈正事呢,就连忙应下,告退了。
如意娘虽不善交际,但有眼色,再说她坐在这里也很难受,见状,也连忙找了借口,说道:“我去做两样点心给王嬷嬷尝尝,现做的好吃。”
说完,如意娘下炕,告了退。
王嬷嬷说道:“让如意娘费心了。”
屋里就只有王嬷嬷和鹅姐了,正戏开场。
众人一走,王嬷嬷收了笑容,轻咳一声,说道:“久闻鹅姐是个爽利人,我就不拐弯抹角了。今天来西泉巷,其实就是为了找鹅姐你的,为的就是我们东府宝庆店的事情……”
王嬷嬷眼睛不好,但口齿依然伶俐,三言两语就把昨天东府侯爷要换掉宝庆店掌柜白杏的事情说了。
“……我们东府长房里有个管事,叫夏收,是大少奶奶的陪房,也是魏紫的丈夫,当然,如今都是咱们张家人了。你经常出入颐园,也是如意的长辈,应该也明白我也是长房的人。”
“夏收想争一争宝庆店掌柜的位置。长房的人,自然都支持长房的人,我是站在夏收这边的。想着塌房的生意,只有做塌房的人才懂。夏收要争,也得有些本钱不是?”
“思来想去,咱们张家,还有谁比曹鼎夫妻更懂得塌房生意呢?我,还有夏收和魏紫都想请曹鼎夫妻一起吃个饭,大家坐下来聊一聊,向曹鼎夫妻取取生意经。”
“曹鼎夫妻忙得很,我们面子薄,怕是请不到他们,就想着鹅姐面子大,可否帮忙把传个话,看曹鼎夫妻什么时候有空,我们什么时候都行。”
王嬷嬷说话的时候,鹅姐端起茶杯喝茶,心想王嬷嬷是东府大管家夫妻的姨妈,也是东府大少爷的奶娘,将来必定是像西府来寿家的这样,过着老封君的悠然生活。
这样的人,其实地位远高于自己这个西府庶子的奶娘,今天王嬷嬷来访,又带礼物,又给吉祥如意压岁钱,算是给足了自己面子。
其实就凭鹅姐和曹婶子从小就是手帕交的关系,鹅姐给曹鼎夫妻传个话,帮助王嬷嬷、夏收和魏紫夫妻约一顿饭,鹅姐是可以做到,甚至毫不费力。
毕竟当年鹅姐和曹婶子还是小丫鬟的时候,和如今的如意胭脂红霞差不多,过年一起出去玩、晚上走百病,干系铁着呢。
但是吧,鹅姐当然不会为了礼物和面子去做这个顺水的人情。
鹅姐想要更多——但并不是为她自己要。
鹅姐放下茶杯说道:“王嬷嬷把我当个人,亲自来四泉巷一趟。曹鼎夫妻这些日子在京城过年,还没回通州。嬷嬷也知道,做大生意的,都要送礼应酬,没有一天是闲着的。”
“我也就是去年年底他们夫妻刚刚从通州回来时,和他们一起去三保老爹祠堂里上了香,做东给他们接风洗尘;过年的时候,两家互相送了年礼,其他的,就没有再见面了。”
王嬷嬷揣摩其意,鹅姐并没有拒绝,只是说了些难处,那就是很有戏了——求人办事,不可能一开口人家就答应啊!
于是王嬷嬷忙道:“明白,他们夫妻是大忙人嘛,宝源店的生意才能蒸蒸日上——所以,我不敢贸然下贴子请他们,还得鹅姐费费心,看他们什么时候能够腾个空出来,让夏收魏紫这两个晚辈有机会得到前辈们的教导。”
这王嬷嬷是修炼多年的老狐狸,该威风的时候威风;该杀伐决断的时候,能够对亲姐姐说出“白刃不相饶”的狠话;该服软的时候,还能对鹅姐这个地位低于自己的奶娘说些做低伏小的软和话。
鹅姐瞧着时机差不多了,接着王嬷嬷的话尾说道:“前辈提携晚辈,理所当然,虽说东西两府早就分了家,但毕竟都是张家人嘛,肉烂在锅里头,不提携自家人,提携谁去?您说是不是?”
王嬷嬷笑着点头,“正是这个理儿。”
鹅姐说道:“就像嬷嬷和如意,也是东西两府的人,但王嬷嬷从未没有因如意出身西府而看轻了。反而这三年来,我们家如意没少得到王嬷嬷的提携,小小年纪就是二等丫鬟了,在老祖宗那里也有些体面,我们这些当长辈的脸上也有光啊。”
哟,原来是在这里等着我呢!都是聪明人,王嬷嬷明白了鹅姐的意思,忙道:“是如意这孩子争气,头脑聪明,口齿伶俐,能写会算,还极有主意,我说的话,她敢驳回,不是那应声虫似的人。这三年,多亏她在一旁给我搭把手,料理事务,我就轻松多了。”
“更妙的是,她从不仗势欺人,平日怜贫惜弱,做事公平守礼,一碗水端平。我们紫云轩管着快两百人呢,她面面俱到,就没有不服她的。”
王嬷嬷把如意一顿猛夸,说道:“马上二月大小姐要出嫁,当年东府先侯夫人的托付我都完成了,我的心愿已了。我也老了,身体出了些问题,想着找个时间回家好好调理调理。紫云轩就要暂且先交给如意,那时候,还是个二等就不合适了,我打算把她提为一等大丫鬟。”
鹅姐没有想到王嬷嬷会送这么大的“大礼”,一时有些措不及手,“啊?这?如意才十五岁,这……急不得……嬷嬷身体怎么了?我看嬷嬷还年轻的很,要注意保养啊。”
王嬷嬷说道:“就是老病,没有大碍,静静安养一些时日就好了。”
说完,王嬷嬷还把如意刚刚给她的字都拿出来,给鹅姐看,说道:“如意虽然只有十五岁,但本事早就超过二十、三十五的丫鬟或者媳妇子了。学什么会什么,你看看她练的字,腊月底还写得像鸡爪子扒拉过的似的,现在就有进步,起码能够入目了。这样的孩子,我愿意提携她。”
“虽然她是西府的人,但说话做事,比我亲手调教的那些牡丹花还强些,我不是那等用人唯亲的。在颐园伺候老祖宗,谁有本事,我就提携谁,横竖都是咱们张家人。”
都说到这个份上了,鹅姐也给了王嬷嬷一句等待已久的准话,“没错,就该这样提携后辈,都是张家人——曹鼎夫妻不是那等小气藏私的,夏收和魏紫是张家年轻一辈的翘楚,我早就听过他们夫妻的名号,愿意为他们引荐,王嬷嬷就等我的消息吧。”
目的达成,王嬷嬷和鹅姐又聊了几句,就要告辞。
鹅姐说道:“嬷嬷是个大忙人,眼下又有要紧的事情做,我就不虚留你了。”
鹅姐起身送客,外头如意刚刚用吉祥烧开的玉泉山泉水泡了好茶送来。
王嬷嬷说道:“我还有事,改日再领鹅姐的好茶。”
如意娘从厨房出来,沾着面粉的手在围裙上蹭干净了,说道:“这栗子饼刚刚放进烧饼炉子里,哎呀,是我做迟了,怠慢了贵客。”
王嬷嬷忙道:“不是如意娘的错,是我当了不速之客,没跟你们提前打招呼。如意娘的手艺我是知道的,这栗子饼等如意正月十五回颐园一起捎到进去,我也享享口福。”
吉祥赶着马车过来,说道:“嬷嬷,我把您送到颐园门口吧。”
刚才红封里满满都是小金馃子,吉祥要还礼。
王嬷嬷没有推辞,坐上马车走了。
如意等人看着马车消失在巷子口才回去。
等吉祥赶着马车回来了,鹅姐又上了车,去找了曹鼎夫妻,说了王嬷嬷的意图。
曹鼎夫妻要给鹅姐,以及东府的长房面子,于是约了今天晚上亥末(晚上十一点),在北城棉花胡同山东菜馆的分店里吃个饭。
至于为啥要安排那么晚,是因为曹鼎夫妻今晚早就有安排了,要赶场的,晚上十一点这场,是曹鼎夫妻晚上赶的第三场饭局呢。这对勤劳肯干的夫妻每年过年都起码胖十斤!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利益交换,资源共享,大家一起升官发财呀。总算是把这几条线的关键人物交叉在一起了,家族实在太庞大了,愣是写到了四十万字才把这些人聚在一起!如意,魏紫,王嬷嬷,就是豪门大户丫鬟一生的缩影。从底层打工人到公司高管,当然,步入董事会是没可能的,这个需要靠投胎来获得。
??[85]第八十五回:走百病游人如白龙,认错人真假两长生:第八十五回:走百病游人如白龙,认错人真假两长生书接上回,且说鹅……
第八十五回:走百病游人如白龙,认错人真假两长生
书接上回,且说鹅姐牵线搭桥,曹鼎夫妻和魏紫夏收两对夫妻约定了今晚的饭局。
这个饭局鹅姐这个中间人不用非要去,她今晚要和如意她们一起走百病呢。
走百病女性通常穿着白绫袄,面子是白绫,里子丰俭由人,平民穿厚重的棉絮,有钱人的里子都是各种轻便暖和的皮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