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预汇报。
"说完又风风火火地离开了。
梁玉忍着笑把U盘塞给汪小文:"这是全套模型文件,你抓紧准备汇报PPT。
张昊你把最新结构计算报告导出来。
"她看了眼手表,"我们还有25分钟。
"汪小文坐在电脑前,手指飞快敲击键盘。
系统界面自动将BIM模型关键数据整理成分析图表,他从未发现自己的思维如此清晰——规范条文、施工工艺、材料特性这些碎片知识,此刻正自动串联成严密的逻辑链条。
当投影仪在会议室亮起时,汪小文站在激光笔光圈里。
台下坐着建筑系七位教授,王院长正在和手机里的省院专家视频连线。
"...通过引入暗柱体系,我们在保留建筑美学特征的同时..."汪小文切换PPT页面,3D剖视图清晰展示出暗柱与曲面墙的结合方式,"采用Q345级H型钢,每延米用钢量控制在85公斤以下..."王院长突然举手打断:"抗震缝的设置考虑了吗?
这种异形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协调...""我们在纵向设置了三道抗震缝。
"汪小文调出平面图,三条红线将建筑分成西个结构单元,"每个单元长宽比控制在2:1以内,符合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》第6.1.5条要求。
"视频窗口里的省院总工突然凑近镜头:"同学,你们计算过温度应力吗?
这种大跨度曲面结构的季节变形量...""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了全年温度场模拟。
"汪小文点开分析图表,"最大温差应力出现在屋顶曲面,我们准备在铝板接缝处使用硅酮密封胶,允许位移量达到±35%..."会议室响起纸张翻动的声音,教授们对照着手中的规范汇编频频点头。
汪小文看着系统界面不断跳动的积分提示,突然意识到这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——那些规范条文正真正融入他的专业思维,就像经过千百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