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,中环。
香港廉政公署(ICAC)总部大楼,一间摆满了电脑屏幕和监控设备的办公室里,气氛紧张而肃穆。
屏幕上滚动着各种数据流和交易记录,墙上的大屏幕则显示着全球金融市场的实时行情。
这里是ICAC专门负责调查金融犯罪的部门,被称为“猎狐小组”。
陈慧,一位精明强干的调查员,正坐在她的电脑前,紧盯着屏幕上的一串复杂的加密货币交易记录。
她留着一头利落的短发,眼神锐利,神情专注,仿佛能从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数字和代码中看出端倪。
这笔交易引起了ICAC的注意,源于一宗洗钱案的线索。
一位线人举报,一个犯罪团伙正在利用加密货币进行洗钱活动,金额巨大,手法十分隐蔽。
ICAC随即展开调查,并追踪到了一笔可疑的交易。
这笔交易的金额高达数亿美元,通过多个加密货币交易所和钱包地址进行转移,最终流向不明。
陈慧负责追踪这笔资金的流向,她己经连续几天几夜没有合眼了,一首在分析这些复杂的交易记录。
“陈Sir,有什么新发现吗?”
一位年轻的同事走过来问道。
“这笔资金的流向非常诡异。”
陈慧指着屏幕上的交易记录说道,“他们使用了多种混币技术,将资金分散到成千上万个不同的钱包地址,然后再将这些资金重新汇集到几个匿名的钱包地址。
这种手法非常专业,显然是经过精心策划的。”
混币技术是一种通过将多笔加密货币交易混合在一起,从而掩盖资金来源和去向的技术。
犯罪分子经常使用这种技术来洗钱,逃避执法机构的追踪。
“他们还使用了“零知识证明”技术。”
陈慧继续说道,“这项技术可以在不透露任何交易细节的情况下,证明交易的有效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