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逸一路向北,终于抵达了繁华的京城。
这座承载着天下士子梦想的都城,车水马龙,热闹非凡。
红墙黄瓦的宫殿巍峨耸立,街道两旁商铺林立,往来行人络绎不绝。
然而,苏逸无心欣赏这京城的繁华景致,他深知此次会试才是重中之重。
找了一家靠近贡院的客栈住下后,苏逸便投身于紧张的备考中。
每日除了温习经史子集,他还会研究历年的会试真题,揣摩考官的出题思路和喜好。
与此同时,他也不忘与其他考生交流切磋,汲取他人的长处。
在京城的这段日子里,苏逸结识了不少来自各地的才俊。
其中有一位名叫周启的考生,出身书香门第,学识渊博,与苏逸颇为投缘。
两人常常在一起探讨学问,从诗词歌赋到治国理政,无话不谈。
“苏兄,此次会试汇聚了天下英才,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。
听闻今年的主考官是内阁大学士陈大人,此人治学严谨,对文章的要求极高。”
周启皱着眉头,神色凝重地说道。
苏逸微微点头,眼中闪过一丝坚定:“周兄所言极是,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准备,凭借真才实学,定能在会试中脱颖而出。”
随着会试日期的临近,京城的气氛愈发紧张。
贡院外,考生们来来往往,脸上写满了期待与忐忑。
苏逸也早早来到贡院外等候入场,他身着一袭素色长衫,腰佩竹笛,虽面容清瘦,但眼神中透着一股自信与从容。
会试共分三场,每场三日。
苏逸拿到试卷后,仔细研读题目,此次的题目涵盖了经义、策论、诗赋等多个方面,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。
苏逸略作思考,便提笔蘸墨,开始答题。
他的文章条理清晰,论据充分,对经义的解读深刻独到,策论更是结合当下时事,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