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h3>综:共添青史第8章 李白(8)在线免费阅读</h3>
<!-- S 正文 -->
不知是谁的一句话已经道明了结果。
大局已定!
以有心算无心,以万全算偏颇,明瑶一众在思想、文化、历史乃至于将士素质上完全碾压突厥人,这场仗从开始就注定了结局,从明瑶看穿了他们不安好心开始,已经注定了这回是一次大唐对突厥的碾压。
突厥这一次几乎葬送了所有的可战兵力,在大唐铁骑的扫荡之下,几乎灭种。
明瑶一战成名。
无论是在大唐还是边关诸国,都知道突厥人现在的惨状,大唐百姓是觉得他们活该,并且很高兴自己国家打了胜仗,而其他国家应该唇亡齿寒,开始防备大唐才是,但更多的国家却不当回事儿,毕竟他们又不挨着大唐,离得远远的她还能打过来?
再说了,打过来也不要紧,她只要带着大军打过来,他们就投降呗,然后给大唐进贡一波,还能得到大唐皇帝更加珍贵的赏赐,等自己被别人攻打,大唐也会出兵支援,还不用他们支付什么东西,甚至灭国了也可以让大唐帮他们复国,百利而无一害啊!
其实他们的想法很好,也很有实施的可能性,毕竟李隆基确实没有吃力不讨好去打其他小国的意思。
屁大点儿地方,资源还匮乏,犹如鸡肋,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。
他们不来招惹大唐,大唐也不愿意出兵,毕竟他们打下来也没用,没人愿意过去居住,他们还得给人家还回去,顶多就多一个附属小国,这不就徒劳无功嘛。
要是他们不来挑衅大唐,李隆基也不愿意搭理他们。
为了他们耗费财力物力犯不上。
但明瑶可不这么觉得。
明家那么富裕,明瑶又那么善战,哪里会愿意放过他们!
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故事还在那儿放着呢,明瑶带着这么多人,她哪里肯就此罢休。
而且现在剩下的突厥士兵对明瑶极其信服,她完全可以借此威势巡视周边各国,为互市奠定和平条件嘛。
说干就干,明瑶立刻让李白为她起草一篇文书,名为《敬告诸国文》。
意思十分通俗易懂,就是告诉周边各国,十天之内派人传来文书,表示拥护大唐政策,不然她和大军顷刻即至,届时若是亡国灭种,后果自负。
“对了,言辞激烈一点儿,狂妄一点儿,最好让他们听话的少一点儿。”
毕竟大唐也挺缺人的,尤其是边关各郡。
多点儿不听话的,她就能多灭几个国家,到时候那些国家的人口都是大唐的,反正她已经提前通知过他们了,听不听是他们的事儿,灭国也不赖她。
这就叫勿谓言之不预也。
李白眼前一亮,不过几个呼吸便提笔挥毫,行云流水的写下一篇文章。
他的字和他的人一样,充满了狂放不羁,他的文章也和他的人一样,那自信跃然纸上,无处不彰显着他作为盛唐文人的傲骨。
合胃口,太合胃口了。
此时的明瑶早就忘了自己对李白的一系列贬低,现在已经开始亲切的叫上了太白,那亲近的劲头跟当初求着李隆基给她讲兵法时候一样,看的王忠嗣一阵恍惚。
多少年了,自从她和李隆基熟悉了,发现李隆基对她多次退让以后,她就开始横行霸道了,和她同龄的,无论什么身份都得听她的,哪里还见过她和别人拉近乎。
果然,江山易改本性难移,明瑶还是无利不起早的性子。
此时,王玄策和明泽同时产生了一个疑惑,这李白身上有什么值得明瑶惦记的,她要算计点儿什么呢?
其实明瑶能有什么坏心思呢,只不过这次出门走的急,再加上第一次出征没有经验,少了个写战报的文官罢了。
她一直在那儿挑合她心意的将士了,哪里记得写战报的事儿啊!
要不是打着压榨所有劳动力的心思,让李白给她写檄文,她都忘了可能还有战报这回事儿了。
她心里还嘀咕呢,她不靠谱怎么王忠嗣还能不靠谱呢,也不提醒她一下,看来她还是得指望自己,不能因为有其他人就理所当然的放松自己的要求。
还是吃了年轻没经验的亏啊。
以后得改。
要是王忠嗣知道了,他肯定得大声喊冤。
他记得啊!
他记得要带文官,但他以为明瑶带李白就是干这个的呢,不然她怎么能把所有征召来的文人都分了事儿,然后就带他来呢。
他哪能知道明瑶能真把李白当个剑客看,只想着让他跟着杀敌啊。
不过别说,李白那剑用的不错,一招一式浑然天成,犹如他性格一般洒脱,比明瑶可强太多了。
明瑶的剑只能说是普通水平,首先力气不够,她作为女子力气远低于王忠嗣,其次灵活度也不够,身体不太协调。
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脑子转的太快,身体素质不够,所以动作跟不上大脑的想法,所有武器她用起来就很奇怪,所以她更适合用刀,而且还是不要招式一通乱砍的刀。
但问题是她力气不够大,耍起刀来也不能虎虎生威。
反正她也是什么武器也用不好,索性就随便挑一个最有格调的好了,所以她一般就带着一个锋利好看的佩剑当装饰,必要的时候也能当信物来传递军令,而自己则轻易不出手。
反正动手了也赢不了,还可能受伤,不仅伤不了敌人,还平白让自己损失惨重。
但话虽然这么说,明瑶也接受了自己很菜的事实,可难免心里还是会想的。
看到李白的剑术,明瑶还真的是有点儿羡慕。
明瑶也是想点亮武力值的,不然也不能听说李白会剑法就抢着要啊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