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窗台上;她能把一场简单的对话戏拍出电影质感,却对基本操作不屑一顾,常常把设备弄得一团糟。
而余静茹则是另一种存在。
她的剪辑作品如同精密的瑞士钟表,每个转场都恰到好处,每帧画面都经过精心计算。
她总是最早到机房,最晚离开,带着金融世家的严谨与完美主义。
"你太冷了。
"第一次合作时,林雾评价道。
那是在一部校园微电影的拍摄现场,余静茹对光线角度的执着让林雾失去了耐心。
"电影是光影的艺术。
"余静茹调整着反光板,"没有精确的角度,就没有情感的温度。
"林雾笑了,那种笑里带着嘲讽和欣赏:"你连自己都照不暖,还谈什么温度?
"她们之间的交锋无处不在。
余静茹的剧本工整如数学公式,林雾的镜头却像一场即兴的暴风雨;余静茹讲究三分拍七分剪,林雾坚持"拍即是一切";余静茹用苹果电脑,林雾只用改装过的Linux系统。
然而,矛盾之下是某种奇妙的吸引力。
每当余静茹熬夜剪辑时,总会发现桌上多了一杯咔咖咖啡,杯底压着一张便条:"糖放多了,但意式浓缩还算地道。
——M"咔咖咖啡,莲花池小区店。
余静茹知道那家藏在老城区巷子里的咖啡馆,林雾常在那里修片。
她曾路过,透过雾蒙蒙的玻璃窗看见林雾蜷缩在老旧的剪辑台前,脏辫散开,手指在键盘上飞舞,窗外雨水打在铁皮屋顶上,像是为她的作品鼓点。
冬天来临时,冲突升级。
"你根本不懂电影!
"余静茹把剪辑软件摔在桌上,屏幕上的素材被分割得支离破碎。
她们正在合作的毕业作品《双生》己经卡壳两周,林雾坚持用手持摄影,而余静茹认为应该使用稳定器保证画面稳定。
"我不懂电影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