”,就把心收回来,安住一念的空性。
这个时候,就会暂时跟因缘法做切割。
这个可以理解,因为有很多事超越我们凡夫的范围。
当然,有些人念佛也是可以。
总而言之,不管你安住佛号、安住空性,我们面对因缘所生法,的确有很多的超越我们能力范围的事情,我们只能够祈求加被。
所以,我们凡夫的内心活动只有两种情况:要么顺境,堕入有相行;要么遇到逆境,就把自己关起来,安住孤独,享受寂静,就是安住空性。
我们凡夫没有“中道”这两个字,没有。
比如说,你有没有办法面对一切有情、面对逆境的时候不迷、不取、不动?
没法子!
所以我们凡夫的困难就是只能怎样呢?
在成佛之道叫做“忏悔业障,积集资粮”,通过一种回向的方式。
这样佛道对我们就相当遥远了,我们没办法进入成佛的核心,只是在外围修资粮,然后通过回向。
那佛道对我们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,我们走上一个缘起的远路了。
还好,佛陀说了《法华经》!
我们对因缘法不能真空妙有,我们要么空,要么有。
在空有中游动的时候,《法华经》告诉我们,你喜欢空也好,喜欢有也好,照做,但多一道程序:修学理观。
通过《法华经》的理观,通过这种理观的真实法门,能够把前面的权法整合起来,叫做一佛乘。
我们凡夫的个性的确是不太一样。
有些人是悲增上菩萨,喜欢跟众生接触的,所以他觉得行菩萨道就是:什么叫道场?
工作就是道场!
这种人也是有。
他喜欢以福德资粮为他的主修。
有些人喜欢修空性。
什么是道场?
在佛堂才是道场!
他在佛堂里面安住一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