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二那年的夏天,班主任为了提高我们的整体成绩,在班里大换座位。
新座位的安排是成绩差的和成绩好的组合在一起,其目的自然是为了帮扶。
傅斯城因为成绩太差被老师安排到了我的身边,之所以安排一个女生来帮助他学习,主要是因为他经常上课和其他男生说话。
但老师还是考虑不周,傅斯城话多是傅斯城自己的问题,和他的同桌是男生还是女生无关。
当然,老师安排座位之前,是问过我意见的,我个人认为自己究竟是和男生坐还是和女生坐完全无关紧要。
诚然和女生坐或许会更有话题更投缘一些,不过,对我来说,来学校更多是为学习,交朋友自然次之。
我小学时有过不少好友,升入初中之后,大多都彼此少了联系,渐行渐远,几近陌生。
那么,对此我便自然而然地作出推断,初中时的好友,若是到了高中,未必不会像小升初一般地形同陌路。
如此一来,学生时期的交友就是一件阶段性的事情,对应着入学与毕业,它总是有一个从必然开始再到一个必然结束的过程。
而这种阶段性的友情,往往在毕业之后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消失得什么也不剩。
当然,若能剩下个一二知己,那便是人生莫大的幸事,自当珍惜。
但就我目前为止的人生经历来说,这种幸运显然没有降临。
正如我高二搬到滨海之后,原先城市的同窗好友,一如散落风中的蒲公英,从此再难交集,了无音讯。
同样地,我现在在滨海遇到的人,没准到我高中毕业之后上了大学,也如前事种种一样,会经历必然的分离然后从此天各一方,不再联络。
而到了大学,恐怕也会不免如此地再次经历这种相识与分离的轮回。
人生就是在这种重复当中体验了一次又一次的一场游戏,过去的事情与未来的事情往往具有一种相似的本质。
我自忖初中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