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>咱村出人才了!
"消息像长了翅膀,不到半天,全村都知道我吃上"官粮"了。
晚上,我家破天荒地来了好几拨道喜的村民,连平时对我爱答不理的妇女主任都端来了一碗腌萝卜。
只有赵德柱始终没露面。
第二天一早,周晓阳借了村里的自行车,骑了三个小时才到县城。
县科技办设在革委会大院的一间小办公室里,郑卫国正在和几个人讨论什么,看到他立刻招手。
"周晓阳同志,来得正好!
"他热情地拉着我进屋,"各位,这就是我提到的周晓阳,周家村水电站改造的设计者。
"屋里几个人上下打量周晓阳,眼神里满是怀疑。
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首接问道:"小伙子什么学历?
""高中毕业。
"周晓阳如实回答。
这个身体的记忆里,原主确实读完了高中,在当时农村己经算高学历。
"自学成才的典型啊!
"郑卫国拍拍我的肩膀,然后向我介绍在场的人——县农机厂的工程师、农技站的技术员,还有地区工业局的一个科长。
会议内容是讨论如何推广"五小工业"——小钢铁、小煤炭、小化肥、小水泥、小机械。
轮到我发言时,我结合这段时间的观察,提出了几点建议:"我我觉得我们农村最需要的是小型实用农机具。
比如现在用的播种机,效率低还费种子,农村又多是散地。
我有个改良设计,能让效率提高至少三倍..."地区工业局的科长来了兴趣:"有图纸吗?
"周晓阳从包里掏出准备好的草图。
这是他在煤油灯下画了三个晚上的成果——一种简易点播机设计,结构简单到大部分零件可以用木头制作,但精妙的杠杆机构能确保播种均匀。
几个技术干部传阅着图纸,交头接耳。
最后农机厂